截至11月10日,吉林市完成粮食收获面积1048万亩。其中水稻收获面积200.3万亩,玉米收获面积783.1万亩,大豆收获面积55.9万亩。农情调度和相关预测显示,今年全市粮食产量有望突破90亿斤。
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等因素激励,今年吉林市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。农情调度显示,今年吉林市粮食播种面积为1058万亩,同比增加47.7万亩,比计划任务增加45万亩。农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期间,全市农业战线督促组织强化,推动良种采用、科学种田育田、防灾减灾等工作超前谋划、有效落实,收效显着。
秋收时节,吉林市提早组织秋收启动工作,市农业农村局提前组织发布、对接农机作业服务供需信息,做好机具调度和跨区机收作业,加强农机具调试检修指导和农机手培训,强化机收减损技术推广,指导提高收获质效。同时,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每周定期调度,及时掌握全市秋季机收进展情况。一些家庭农场、种粮大户根据市场销售及市民应季需求情况,于8月底9月初组织了水稻收割,比往年提前了5天左右。
近日,在磐石市吉昌镇千塘稻基地的水稻田里,多台收割机紧张作业,相关人员忙着进行水稻收割收尾工作。“今秋天气晴好天数多,加上春季采用良种、田间管理到位,今年的稻田又是大丰收,估摸着亩产在1100斤左右。”稻田地主人门春龙高兴地说,今年他一共种了5000余亩水稻。
在永吉县一拉溪镇浩珲家庭农场的1500亩玉米地中,大型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,金黄的玉米棒被装入运输车,收割、收棒一气呵成。农场负责人李殿权说,今年玉米亩产从6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左右。
据介绍,各地大面积应用土地深翻作业和免耕技术,同时流转土地以相对集中连片的大规模耕地为生产单元,为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供了坚实土壤。舒兰、蛟河、桦甸及城区“三农”战线在建设高标准农田、组织适度规模经营、确保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,积极推动吉林市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。
来源:吉林农业农村局
7月以来,黄淮、江淮、江汉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,降雨持续偏少,土壤失墒加快,部分地区旱情快速发展。气象部门预计,未来10天上述地区还将有阶段性35℃以上高温天气,且降雨偏少,高温干旱可能持续发展,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近日,农业农村部对河南、安徽、山东、江苏、湖北5省启动农业防高温干旱三级应急响应...
近日,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南怀化召开2025年全国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,组织水稻主产区16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综合当前病虫发生基数、寄主作物栽培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,会商分析了下阶段发生趋势。预计2025年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9.1亿亩次,虫害发生面积6.3亿...
7月18日,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北京举办“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理论研讨暨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》发布会”。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在会上发布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》,系统展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最新进展与成效。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》是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,由中国...
7月以来,黄淮、江淮、江汉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,降雨持续偏少,土壤失墒加快,部分地区旱情快速发展。气象部门预计,未来10天上述地区还将有阶段性35℃以上高温天气,且降雨偏少,高温干旱可能持续发展,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近日,农业农村部对河南、安徽、山东、江苏、湖北5省启动农业防高温干旱三级应急响应...
近日,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南怀化召开2025年全国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,组织水稻主产区16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综合当前病虫发生基数、寄主作物栽培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,会商分析了下阶段发生趋势。预计2025年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9.1亿亩次,虫害发生面积6.3亿...
7月18日,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北京举办“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理论研讨暨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》发布会”。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在会上发布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》,系统展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最新进展与成效。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》是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,由中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