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夏季细菌来源广、播期早、气候条件好等因素的影响,甘肃、宁夏、陕西等东北部、湖北东北部、河南北部和陕西关中等冬小麦产区发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早、广、严重,2017年冬季后,总体病情较流行性疾病严重。冬季气温高,降水量大。气候条件对病原菌的繁殖和病害扩展十分有利。春季,有利的气候条件将严重威胁西部主产区小麦生产安全。在秋季,西南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等地小麦条锈病是冬季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来源,对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起着重要作用。今年,三省(区)秋苗313万亩,分别比去年和2016年同期增长3倍和63.2%,是近5年用以第二个复发年,呈现发病早、分布广、病情重的特点。
第一种是早发。宁夏、甘肃和陕西的发病时间分别为10月14日、10月20日和11月4日,比正常年份提前一周。
二是分布广泛。甘肃省天水市、陇南、平凉、定西、庆阳、临夏、白银市、甘南8个市(县)30县共患病,全省面积230万9000亩,比上年增长2.1倍;固原6县和中卫宁夏县有疾病,面积414000亩。同比增长394000亩;陕西省宝鸡、咸阳16个县患病16亩,比上年增长375000亩。
第三是疾病的严重程度。甘肃省大部分地区病田、病斑、病叶发病率较高,发病中心和病区是最严重地区的主要病区。重田发生率在全田普遍,较后两年同期明显加重,是近年来较为严重的一年。病田、病斑、病叶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52.1%、29.2%和3.1%,严重程度为10%-60%,明显高于全年。陕西省有一些地块。长武县最大的疾病中心是4m2,这是自2010年以后最严重的一年。冬季传染病在湖北北部、河南南部、陕西和四川的关中在之下一轮春季流行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今年在河南、湖北等地,发病早,病斑多,病情严重。
河南省淅川县从去年最早的一年11月15日开始出现,比2016年提前31天。病区大部分为单叶病株,严重程度为5%~10%,11月21日西峡县三株,病叶七株,严重度为5%~20%。
湖北,郧西县,12月5日发病,17天早于2016,第二年发病早于历史,4天晚于2017年,是疾病的第一年。目前,十堰、襄阳、荆门、宜昌等地已有8个县出现此病,平均严重程度为30%。其中郧西县36种病害植物40种,病死率为5%~ 20%。是历年同期发病面积最大、病情最严重的一年。
四川省梓潼县11月22日开始出现,比2018年晚3天,田间出现零星疾病。此外,11月18日在新疆霍城县还发现了零星的单株病叶,平均病叶率为0.29%。
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报,截至12月中旬,中东大部分麦区气温略高于全年同期,江淮、江汉、黄淮东部降水较多;2019年冬季,江汉平原、黄淮东北部和大部降水较多,气温正常到高温,有利于小麦条锈病越冬和繁殖。因此,要加强监测,充分掌握发生趋势,及时发布之中短期预测,引导科学防控,减少细菌源数量,要减轻早春西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防控压力,保障小麦安全生长。
了解详情可关注“农资导向”公众号,

咨询电话:0531-880161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