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中旬以后,大量黄背竹蝗虫从老挝进入云南,造成一定损失。7月16日,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赶赴云南,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开展防控工作。
最新情况如何?
01波及13.5万亩,应防尽防
据了解,今年老挝凤沙里面省黄脊竹蝗产卵面积、源基地和发生面积均明显高于往年,说明今年是暴发年。结果,自6月中旬以后,大量黄脊竹蝗虫越界迁入云南省江城县、勐腊县、宁洱县,面积13.5万亩,其中耕地3.2万亩,林地10.3万亩。
据了解,目前云南省已调集植保无人发电机组25台,投放喷灌机组2574台(次),出动人员3.5万人,实施控制面积13.5万亩。其中,在不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危害的前提之下,开展了3.53万亩农田防治,尽可能进行防治。
02黄脊竹蝗有什么特点?
黄脊竹蝗,俗称“竹蝗”,不同于蝗虫和沙漠蝗虫。它不是一种长途迁徙的害虫。分布于中国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四川等省。它通常喜欢竹叶,也可以吃大米、玉米、甘蔗等农作物。
危害:当竹蝗虫发生灾害时,竹叶会被掠夺。竹林将在同一年死亡,很少在第二年射出。竹林会逐渐衰退,受损的毛竹会枯死,竹腔里面的水、纤维都会腐烂,所以竹子就没有使用价值了。
繁殖:云南普洱、版纳竹蝗一年发生一代。以卵在土之中越冬,4月中旬至5月中旬孵化,跳跃期约2个月,跳跃幼虫蜕皮5次成体,6月下旬羽化成虫;成虫取食之后约20天交配产卵,产卵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8月。
习性:跳蟹和成虫喜欢成群结队,并有咸味和人尿的习惯。结果表明,竹蝗在交配后的最大摄食量为4龄至成虫,占总摄食量的60%超过。成虫在近交期常成群迁徙,使发生区迅速扩大。交配之后,它们不会迁移。它们会聚集在阳光充足的山坡之上,那里杂草和灌木稀少,竹林稀疏,土壤疏松。
03如何预防黄脊竹蝗虫?
针对这些生物学特性,我国综合运用人工挖卵、药物杀灭、人尿诱杀等方法,形成了一套防治机制,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。
早晨,把鸡蛋挖出来之后,要用水喷洒使其变褐色;挖出鸡蛋时,应喷水使其变褐色;挖出鸡蛋时,应喷水使其变褐色;挖出鸡蛋时,应喷水使其变褐色;当鸡蛋被挖出时,应喷水使其变褐挖出来之后,应该用水喷洒使它们变褐色。
毒杀:在蝗虫身上跳跃时,在密度较大的竹林之中用3%敌粉喷20~30公斤,或用50%马拉硫磷干露喷800~1000次。采用杀虫净油剂也可进行超低量喷雾。
人尿诱捕:可使用人尿100公斤,将2-3公斤5%敌百虫粉混合均匀,再用稻草浸泡,在竹林之中放置数堆诱捕,效果更佳。
了解详情可关注“农资导向”公众号,

咨询电话:0531-880161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