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肥料之一。按含氮量的形式,常见的氮肥可分为铵态氮肥(如碳铵、硫酸铵、氯化铵等)、硝态氮肥(如硝酸铵、硝酸钠等)、酰胺态氮肥(如尿素)、氰氨态氮肥(如石灰氮)等类型。
一、铵态氮
铵态氮包括碳酸氢铵、硫酸铵、氯化铵、氨水等。
铵态氮的特性:
1、铵态氮带正电,土壤带负电,容易被土壤胶体吸附,所以不容易流失(比如雨水多,淹水等)。).
2、植物通过两种方式吸收铵态氮:
一是以铵离子的形式被植物直接吸收;
二是被氧化转化成硝酸盐,被植物以硝酸根的形式吸收。
3、氨在碱性环境中的挥发损失。
4、高浓度的铵态氮容易对作物产生毒性。
5、作物吸收过量的铵态氮会抑制钙、镁、钾的吸收。
二、硝态氮
硝态氮包括硝酸钠、硝酸钙、硝酸铵等。
硝态氮的特征:
1、溶于水,在土壤中快速移动。
2、NO3-吸收是主要吸收方式,农作物很容易吸收硝酸盐。
3、硝酸盐对作物吸收钙、镁、钾等养分没有抑制作用。
4、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,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,容易随水流失。
5、硝酸盐很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被还原成气态(一氧化氮、氧化亚氮、N2),并从土壤中逸出。
三、酰胺态氮
酰胺态氮——尿素,含氮量为46.7%,是固体氮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。
造粒时如果温度过高,会产生缩二脲(也叫缩二脲),抑制作物生长。当缩二脲含量超过1%时,不能使用种肥、苗肥和叶面肥,其他施用时期的尿素含量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。
酰胺态氮属于有机氮肥,在土壤中被脲酶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,可被作物吸收利用。水解前在土壤中以分子形式存在,只有20%被土壤吸收,要注意深埋。
四、硝态氮的优点
在生长过程中,作物会吸收更多的硝态氮,并将其储存在液泡中。研究表明,硝态氮在营养器官中的积累是所有植物的共性。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,体内的硝态氮含量越来越少。众所周知,植物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大量养分,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前生长的需要,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后期生长的需要。
硝态氮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是植物的“储备”措施,也是适应逆境的需要。营养生长期积累了大量的硝态氮,即使后期土壤供应不足,植物仍能生长发育良好。此外,硝态氮也是液泡中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。当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合成减少,液泡内有机物含量减少时,硝态氮可以代替它们进行渗透调节,而这种调节所需的能量也很低。
五、适用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作物
铵态氮促进植物吸收阴离子,消耗有机酸;硝态氮促进植物吸收阳离子,促进有机阴离子的合成。一般来说,旱地植物喜硝酸盐,而水生植物或生长在强酸土壤上的植物则表现出喜铵,这是作物适应土壤环境的结果。
比如玉米和小麦偏爱硝态氮,在同等供氮条件下,硝态氮的增产效应会更加突出;烟草和蔬菜,它们也是喜欢硝酸盐氮的作物。
硝态氮易分解,在土壤中活性大,能迅速为作物提供氮素营养,易流失,肥效短。这个特性符合烟草的要求,叶片要长得快,在适当的时候变黄成熟。而且硝态氮有利于烟草中柠檬酸、苹果酸等有机酸的形成,烘烤后的烟叶品质好,燃烧性好。施用硝态氮肥的蔬菜产量高。如果硝态氮低于肥料总氮的50%,产量会明显下降。
根据不同氮肥的特点,我们可以施用液态缓释氮“速绿”,它含有铵态氮、硝态氮和酰胺态氮,比普通氮肥的吸收利用率高几十倍、几百倍。
了解详情可关注“农资导向”公众号,

咨询电话:0531-880161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