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农民而言,当他们能在家里买到化肥和农药时,没有人愿意远行。如果有需求,就有生意,家里也无事可做。顺便说一句,卖一些农资是很自然的。
几年后,我们村里卖农资的时候,一年还能赚三四万。现在,农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已经蔓延到基层,做农资生意越来越困难。
从农民的角度看,在村里的农资店买东西很方便,但价格不便宜。现在种粮无利可图。你可以省一分钱。除非你真的不能挽回面子,否则你在任何地方都买不到!
那么,归根到底,为什么农民对村里农资店的产品总是那么贵呢?
1、 贵在中间环节太多
化肥从工厂到老百姓手里,至少有三四手;之前有省市经销商,但现在因为竞争激烈,他们都下沉了,至少有县、乡、村三级经销商。
县级负责渠道和市场,乡一级负责科技和宣传,村级负责销售和服务。在传统的农资销售体系之中,各有分工,这是不可或缺的。
既然缺一不可,每个人都需要分享一部分利润,才能维持正常经营;县级包需要一两元钱,乡级包需要35元,村级需要十几元。
总而言之,一袋化肥出厂之后,没有20多元的毛收入是不可能买一只手的;村里面农资店的农资很贵,因为中间环节太多。
2、 最重要的是信用账户占用资金。
过去,县乡两级集资,村一级零售商卖了货就可以付款,风险太大。现在,人们不再这样做了。他们都要求乡村零售商先付款。
相反,许多农民喜欢赊账。一方面,他们觉得如果不给现金,可以稍微缓解一下压力;另一方面,可以拖累农资店的终端,如果质量不合格,就不交钱。
然而,世界之上没有免费的午餐。村级零售商的资金占用了成本,这部分成本肯定会转嫁给消费者,也就是农民。如果化肥价格高一些,农民可以接受。
还有房租吗?劳动呢?
因此,这就是周瑜与黄盖的斗争。一个愿意战斗,另一个愿意被打败!
3、 农资在旺季采购很重要,但消费时间非常集中。
当田间无需施化肥时,厂家仍需继续生产,占用库存。资金成本也很高。为了促进仓库的推广,价格普遍下调。每袋降价5-10元是正常的。
在施肥左右的一个月里面,由于大家都买化肥,厂家供不上足够的化肥,出现了短期供不应求的局面。一般来说,价格会提高。每袋涨5元是很正常的。
这与大起大落一样,这是农业生产企业的特点。暂时不能改变。农民更愿意出高价,很少选择提前购买。这对县级经销商来说是个机会。
这就是尿素、磷肥等所谓“透明价格”化肥低价采购、高峰时段销售的原因。一个包的利润只有两三元,但经销商还是能盈利的。
4、 最重要的是赶上原材料价格上涨。
受国家政策、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,原材料价格会出现波动,这将进一步影响农资价格。有时,一吨农资可能会错几百元。
除追肥旺季之外,尿素生产原煤价格大幅上涨。
这与经销商、零售商甚至制造商无关。在涨潮的情况之下,不可能做任何事。然而,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。
了解详情可关注“农资导向”公众号,

咨询电话:0531-880161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