辣椒又称海椒、花椒、花椒、花椒等,是茄科花椒的一种植物。果实通常圆锥形或长圆形,未成熟时为绿色,成熟之后为鲜红色、紫色或黄色。首先,辣椒是人类餐桌之上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。其果实还具有驱虫排汗的功效。此外,工业合成辣椒素还用于生产警用辣椒水喷雾、防鼠驱避剂等。因此,经济价值高,为了使花椒有更高的产量,农民也在研究各种技术方法。然而,一些种植者深受传统思维的影响,在栽培管理过程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种植误区。
列举了下列三种种植误差类型,以供种植户参考。
误区一:如果你想要高产,就必须多施肥?
辣椒是一种需要较多肥料的蔬菜,但并不是说无限期地增加肥料用量就能达到增产的目的。生产1000公斤辣椒需要3.5-5.5公斤氮、0.7-1.4公斤五氧化二磷和5.5-7.2公斤氧化钾。在不同生长阶段,吸收的氮、磷、钾含量也不同。从出苗到出芽,以营养生长为主,对氮素的需求相对较多。从初花到盛花到成熟期,植株营养生长较弱,对磷、钾的需求量较大。根据辣椒各生育期的需肥特点,特制定如下施肥方案:
基肥:花椒生长期长,果实开花开花,需大量施肥。
一般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3000-5000公斤,平衡三元复合肥60-80公斤,生物有机肥200-300公斤。生物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,调节土壤理化性质,提高肥料利用率,改善产品质量。配合复合肥,满足辣椒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。
缓苗肥:缓苗肥在苗期需要较多的氮肥,应以氮肥为主。适当施磷、钾肥,以满足根系生长和花芽分化的需要。缺施磷钾肥会延缓花芽分化,降低植物抗病性。为促进苗木成活,应选用高氮型速效肥。
根系施肥:每亩施3-5kg高氮水溶性肥料,3-5kg微生物菌剂,每15天一次,促进植物快速生根,提高水肥吸收率,防止植物早衰。
叶面喷施:30g氨基酸叶面肥每亩施2次,间隔15天。
膨大肥:膨大肥不仅要满足现阶段辣椒生长、分枝、出芽的需要,还要防止过量施肥造成植株过度生长。促进花芽分化,提高授粉受精能力,提高坐果率,防止脐腐病的发生,平衡营养。
追根:5-10kg亩,4-5kg微生物菌剂平衡大分子水溶性肥料。
叶面喷施:每亩喷氨基酸叶面肥30克,0.1%硼砂溶液,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,糖醇钙。
这一时期,辣椒开始大量开花、结果。由于花果量大,植株继续分枝需要更多的养分,在这一时期应再次施用花果肥,以促进果实发育和茎粗,提高产量,防止早衰,促进花果结实,提高表面光泽。一般来说,每收一次肥。
微生物菌根肥每亩5kg-4kg。
叶面喷施:每亩喷氨基酸叶面肥30克,0.5%硫酸镁溶液,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。
误区二:植物生长越旺盛,产量越高?
花椒植株的旺盛生长未必是正常的,尤其是当出现过度生长现象时,看似能增产丰收,但却是一种错觉。辣椒不仅难以增产,而且可能减产。当营养生长超过生殖生长时,很难形成发达的根系。作物根系生长不好,必然影响产量。
为了避免辣椒过度生长,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辣椒生长。首先,栽种慢苗之后,要控水、蹲苗,这样既能促进辣椒生根壮实,又能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导致幼苗疯狂生长。第二,在生长后期可以多施氮肥,促进地上茎叶的生长,但在后期则要多施氮肥,控制氮肥用量,增加磷钾肥追肥量,促进辣椒果实生长发育。
误区三:吃药越勤,病虫害越少?
吃药不一定都是好事。特别是在花椒生长后期,有的种植者每隔四五天就喷药一次。相反,辣椒对某些病虫害也会产生抗性。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准确识别不同的病虫害,并对症下药。可选用含铜、锌的化学药品,既能消除病虫害,又能补充介质和微量元素。
当然,除了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防治之外,物理方法的防治效果也不容忽视。比如,做好农村卫生消毒工作,悬挂黄色粘虫板和诱虫灯,及时合理地修剪修剪修剪,既能提高植物栋的通风和透光性,又有助于病虫害的防治。
了解详情可关注“农资导向”公众号,

咨询电话:0531-880161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