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为止,华南和江南的中季稻,西南、东北地区的单季稻正处于从灌浆到收获的时期,华南和江南的双季晚稻正处于分蘖到孕穗期,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晚稻正处于孕穗至破穗期。由于后期虫源多,近年来台风活动频繁,我国南方大部分稻区在光照和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较高。华东南部、江南中部、长江中下游、江淮稻飞虱发生趋势明显。
1、下阶段发生趋势
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报,北方稻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偏高,其中浙江南部、江西东部和南部、福建、广东东北部等地气温偏高1~2℃。长江中上游、江淮稻区降水较多。适宜的温度和区域降水会增加稻飞虱的发生,延长稻飞虱的危害期。未来10天,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将频繁出现台风,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将出现台风。西南地区东部、江南西部降水量将比常年同期偏多30%~80%,局地降水量将增加1~2倍,有利于稻飞虱南迁登陆。
2、 发生动态
目前稻飞虱发生面积为1.05亿亩,比去年同期和近五年同期平均值分别高出17%和10%;总体发生率中等(3级),华南东部地区稻飞虱发生率较高,江南中部和长江中下游较为严重(4-5级)。
一是8月中旬以后,南方大部分稻区光照之下昆虫数量均高于常年同期。8月11日至9月2日,南方稻区共诱捕43万只稻飞虱,其中褐飞虱占61%。在此期间,华南东部、长江中下游、江淮地区平均每灯日稻飞虱数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多,是近5年平均值的1.2-4倍。长南大部分稻区比去年同期增加13%-170%。
二是近年来东南沿岸稻区出现了褐飞虱的捕光高峰。受台风“美莎克”影响,8月下旬至9月末,福建、广东、浙江等西南沿岸稻区在多个监测灯之下出现1万多个诱集峰,褐飞虱比例较高。如8月27日至9月2日,福建省19个监测点,平均每天单灯诱虫1497只,褐飞虱占60%;8月25日,建宁市单灯诱虫10080只,褐飞虱占95%;8月28日,田间单灯诱捕昆虫12800只,褐飞虱占75%。8月28~29日,广东大埔单灯诱虫14688只,褐飞虱占40.7%。19520年8月30日,浙江省仙居、黄岩、临海分别有8576只和7040只被单灯诱生,BPH比例为100%。
三是,华南东部、长江中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害虫数量多,褐飞虱比例高。经过后期防治,我国南方中晚稻区稻飞虱数量得到有效控制,平均百丛数一般在200—500株间。但近年来,福建、江西、安徽之中南部、浙江北部、上海长江下游等地单季稻种群数量增长迅速,部分稻区平均百虫数量已超过控制指标。此外,上海、江西、湖南和福建的BPH比例分别为90%、85%、76%和55%,提示复发风险较高。
四是局部防治不力,发生指标超大田。在福建、江西、浙江、上海、安徽等华南地区、江南中游、长江中下游等地,部分稻田出现虫口过多的发生指数。例如,福建省顺昌、建宁、宁化等重地100种丛生昆虫数量为1万—3万只;江西婺源、浮梁、鄱阳、永修等水田之中,100种丛生昆虫数量最多的达5万余种;衢州市大面积发生的田田田,浙江省占31%,开化和江山的平均百种丛生昆虫分别达到10533种和3905种;安徽中南部和上海崇明和江苏盐城的平均100种丛生昆虫分别为9700种和7500种,控制不力或防治效果差的田块之中,100丛的数量为3000—7000个,最高的达2万多个,部分田的短翅成虫达50—180个。
预测下一阶段,稻飞虱将发生在华南、江南两熟晚稻区、长江中下游地区、江淮一季晚稻区等人口基数大、褐飞虱比例高、寄主生长期适宜的地区。各地要提高警惕,加强灯光监测和田间调查,全面掌握稻飞虱发生动态,及时发布短期预报预警,做好防治指导工作。
了解详情可关注“农资导向”公众号,

咨询电话:0531-88016144